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创新何以“双向奔赴”

        时间:2022-11-02 09:22 来源:网络 发布者:柳暮雪 阅读量:8852   

          巧合的是,两首歌的创作者都是上海人。《吴家坡2021》的词曲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院研究生李正宽。《好姐姐》出自上海昆曲领军人物张军和流行音乐制作人程鹏的专辑《水墨新曲》。十年来一直被影视使用,被综艺节目覆盖。一直以来,混合歌剧的流行音乐作品不在少数。其中,有的是资深剧迷和年轻观众的两极分化反馈,赚了流量,赔了口碑;其他的则是融合混搭中的“四不像”,逐渐失去音量。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双向发展”?回顾这两部双赢作品的创作,可以窥见一二。

          伍家坡2021:从音乐到主题的“剔骨养肉”

          如果没有特别的解释,很难想象这首《吴家坡2021》是一个95后的戏曲艺术家写的。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他在小学时学过戏剧,师从学派,对王学派也颇感兴趣。之后又转行做话剧导演,《龙梦寺宽》的网名也是大名鼎鼎。他之所以继续探索京剧音乐的创新,是因为他认为,要向当下的年轻人普及和宣传戏曲,必须从它的音乐入手。

          “第一次用吉他弹京剧,把《四君子》《华容道》等京剧剧目的经典唱段改编成了民谣。”这一阶段保留了京剧的板式结构,配以吉他或其他西洋乐器,带来新的体验。但很快他就不再满足于此,开始“去骨存肉”——抛弃西皮和黄儿的架构,用流行音乐的框架来“烹饪”一首全新的作品。于是就有了一系列歌词作曲编曲的新歌,比如《伍家坡2021》《四郎那时叹》。但李正宽的演绎在唱腔和发音上严格遵循了戏曲音乐的基本规律,并有意识地与一些流行的“戏曲歌曲”保持距离。他知道,如果只有粗糙拼贴的戏曲元素,唱腔就只能模仿戏曲腔,而不顾尖锐团音的区分。旋律乍听可能好听,但经不起细细品味,更难以带领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音乐的深刻之美。

          当然,《吴家坡2021》能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音乐层面的融合,更是对传统戏剧题材的改写。伍家坡原是经典京剧名剧《红鬃烈马》的一折,讲述了薛平贵传书自王宝钏鸿雁,送别戴湛公主与王宝钏在伍家坡相会的故事。经过长时间的分离,薛平贵感到犹豫要不要承认对方,直到他禁不住诱惑,得知对方保持了贞操,并在冷窑里呆了十八年,他才能够道歉。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这部老戏的剧情在网上被讨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下,薛平贵的试探性举动遭到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于是,李正宽选择带着薛平贵的愧疚开始写作,唱着“可怜你留在寒窑,可怜你寂寞”,感叹“不该疑神疑鬼,不该轻言”。虽然歌词中仍有“八月十五月圆”之类的老戏曲歌词,但薛平贵的真诚与真心却在他的跃动中唱出。《我们的歌》的改编,萧敬腾反串角色王宝钏和“薛平贵”张淇来了一段二重唱,更具戏剧性,同时也让这种单向的叙述有了情感上的回应。

          正是上海京剧对市场开放和创新的态度,让李正宽对此类作品的诞生充满信心。“我等于京剧。它不是一个供应的古董花瓶,而是一个组装机器人。我还是抱着创作艺术的心态去雕刻,但手法是自由的。”

          “好姐姐”:即使“一字未改”,十年后依然是先锋。

          如果要对不同种类的戏曲与流行音乐混合的难度进行排名,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是公认的最难的一种。这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也因为它的戏曲音乐有严格的曲牌制度。所以当综艺节目《好戏》被改编成《牡丹亭》时,这位“好姐姐”被大胆融入说唱,让不少年轻观众惊呼“惊艳”“时髦”。殊不知,这是十年前的开创性探索。

          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至依然引领潮流,源于创作者对昆曲“一字不改”的敬畏——整个水磨新调融合了电子、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的各种元素。,但改变的只是编曲,而昆曲的唱腔和歌词中“一字不改”。

          我还记得程鹏第一次被张军邀请去做《水磨新曲》的时候非常激动。知道早在他第一次接触昆曲的时候,他就想象过如果有流行乐队伴奏,而不是长笛大师,会是什么样子。你真的可以开始适应,但是你越来越感到敬畏。改编一首曲子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很多次失败的尝试了。“有些改编和编曲感觉不错,但是录制过程发现不妥,不然十几首歌十几年也拍不出来。”程告诉记者,十年来,他和张军一直试图继续扩大“水磨新曲”系列,但进展缓慢。毋庸讳言,在投入市场的十年间,虽然不断得到一些业内人士和观众粉丝的认可,但也夹杂着争议,这让他站在今天回望十年前的作品,有“那时的他多么敢”的感觉。

          不管外界怎么说,75岁的程鹏,早年演奏爵士乐,成为说唱乐队,开启了一条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挖掘原生态非遗音乐的道路。“做《水磨新调》对我从事行业的观念影响很大。中国的音乐人想探索中国的音乐,过去积累的西方音乐经验可以为我所用。世界的趋势是融合,以后很难界定一首歌是哪种类型。在中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中,比如歌剧,一个新的流派将会诞生。我要做的就是争取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音乐和非遗音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从这一点来看,95后和75后所持有的创作理念大相径庭,但无论是流行音乐创作者跨界时的绝对敬畏,还是新生代戏曲试图创新发展的平等“相处”,都致力于实现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殊途同归”的理想和目标——探索让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殊途同归”的过程,让戏曲真正“活”在当下。

          而网友“白熊忍者镖”的一条获得网友一万多赞的评论也印证了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呼应:“你以为电唱机里的牙牙学语只是爷爷的最爱,然后你就和“吴家坡”住在耳机里。你说真的很好。你管这叫创新,其实都一样。吸引人眼球的是文化的根。爷爷带着留声机走了,你听着歌坐船去了下一个时代。河里灌满了汤,一头是古,一头是今。人年年不同,但河水依旧浩荡。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文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