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季,首创国产纪录片纯航拍模式的《航拍中国》系列,从云端俯瞰中国,收集我们每个家乡最美的一面。
作为整个系列的最后一季,《航拍中国》第四季在CCTV 1、CCTV 9播出,向人们展示了北京、广西、青海、湖北、香港、西藏、澳门、辽宁、台湾省、重庆、河南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航拍视角。历经四季,这部高分纪录片终于“飞”遍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一个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文明悠久、生态和谐、生活美好的真实中国尽收眼底。《每一帧都是大片》《穿越时空再认识中国真美好》...网友们赞叹每一帧画出的山川,感受时代发展的气息和脉搏。
在文化自信中,完成古今中华文明的对话。
在文化学者曾庆江看来,《航拍中国》聚焦一个省份,是对中华文明的完美展示。“大中华,万古江河。随着太阳升起,月亮也升起。在充分了解地域特征、人文历史、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等的基础上。每个省的,创作团队不仅勾勒出全景,还强化了重点。它不仅追溯过去,而且着眼于现在。既注重自然禀赋,又强调人的努力,从而在文化自信中完成了一场关于中华文明的古今对话。”
以广西为例,桂林、南宁、柳州、河池、北海、百色等城市在镜头深情的凝视中,变得泾渭分明,各具特色。纪录片从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开始。在这里,美丽的漓江、“柳姐姐”现场山水表演、大型科举宫媛、宁静的徽县玻璃场、异域风情的猫儿山,完美诠释了桂林山水之美、历史之悠久、现在之景象。其中,大自然赋予的风光和物产与人类因地制宜的奋斗相得益彰,丰富的历史叙事与动态现实的全景展示相得益彰,诠释了千年文明对话中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未来前景。
《航拍中国》第四季几乎每一集都可以看到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拍摄北京,纪录片用了大量的笔墨,从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中轴线,勾勒出一个国家的脊梁。在青海,航拍机飞到高原,去三江源追溯地球的过去;从冷湖油矿镇的废墟上,我低空穿梭于曾经的电影院和教室,追寻着从祖国各地聚集到这里的奋斗者和奉献者的踪迹。对于台湾省,镜头飞过浅浅的海峡。从台北和澎湖湾细雨的余味中,可以感受到金银岛的浪漫。同根同祖的文化传统和浓浓的乡愁,可以写下对一家团圆的深情祝愿。
大写意和小写实的结合,描绘了一幅时代画卷。
随着飞机飞过祖国的土地,壮丽的自然人文景观让许多观众屏息凝神,但纪录片以身临其境的视角展开,不仅仅是地理景观画卷。
从高空感受小浪底工程的激流,跟随冰湖赶羊的步伐,在一带一路与中欧班列一起前行,感受大连面向大海的创新活力。从写意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地沟壑和祖国发展的脉搏。定格的影像下有很多难得的惊艳瞬间,背后是催人奋进的时代声音。
无人机还深入到街道和建筑中,走过重庆这座“8D之城”的复杂景观,看到了民居、轻轨、商业街和谐融合的奇幻画面。无人机还将乘坐丁丁汽车,乘坐中层电梯,进入快节奏的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大湾区统筹发展的理念在今昔的变迁中历历在目。最近澳门人的舞龙灯很热闹,还有很多岭南民俗,还有温暖的人情和包容的城市性格。秘密世界里的金丝猴、白海豚、毕希纳的鲸鱼等动物总是迎着镜头——一个个逼真的小特写视角,让观众感受中国的活力,打开中国,与天地生灵一起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一场美学视听盛宴成就中国地理百科全书影像版。
航拍中国的每一季,每一集都能打动人心。当然离不开四季瑰丽的美学风格。
从色调和风格上看,青海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多姿多彩;广西风景如画,水墨风格淡雅;香港、澳门以现代风格著称;河南和北京的古都遗址营造历史怀旧氛围。从构图的维度来看,丫蛋地貌的奇景、三峡两岸的无边风光、珠穆朗玛峰的雪山、香港庙街的烟火、台湾省的山海相依,以及其他丰富的构图手法,如对称、斜线、留白等,使形象具有几何形状和线条构图的艺术美,在光与色的相互反射下,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此外,打破静态叙事,“第一视角”的动人镜头也让大地的山川河流主动“说话”,用诗意的解说讲述自己的故事。春夏交替,捕捉海边奇妙的星沙海滩;炎炎夏日,告别城市,像马一样躺在仙女山的绿草上;农忙时节,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深夜收割第一颗回仓的麦穗;九个冬天,享受一次世界上纬度最低、面积最广的海洋结冰过程。中国四季之美,节气的细微变化,平凡生活的味道,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地理坐标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最终的景观来自于关键的景观选择和精心制作。《中国航拍》第四季特别邀请地质、气候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植物学、生物学等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创作,精心挑选最具特色的内容点,通过最佳选点、最佳季节、最佳时间、最佳光线来创造影像之美。创作团队告诉记者,中国全系列航拍动用了近百架直升机、数百架无人机,总航程超过90万公里,克服了高海拔、无人区等困难。
当观众在纪录片中找到了穿越时空的自信与从容,听到了山河搏击的雄浑之声,《航拍中国》早已成就了一部影像版的中国地理百科全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