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逗观众笑”为重点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将节目内容传播到不同形式的喜剧中,将传统的小品、相声、脱口秀、漫画、小品喜剧融为一体。
近日,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青学传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204所高校大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4963份。调查结果显示,89.82%的受访大学生观看喜剧综艺节目,其中23.31%的人非常喜欢喜剧综艺节目。
当喜剧综艺台词成为“联合代码”
“我龙田遨誓死捍卫刘伯尔!”“你竟敢让刘伯尔刘海儿伤痕累累!”周五晚上,刚刚看完一档喜剧综艺节目的杨锐,迫不及待地和朋友们打起了“暗号”。和索一样,杨锐和他的朋友们都是喜剧综艺节目的忠实观众。时不时两个人一起看《连麦》,幸福感会翻倍。"
福州大学的杨大一的时候,表姐带她看了一个脱口秀综艺节目。“当时只是跟着学,没多大兴趣。”后来,杨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刷脱口秀短视频。视频的内容大多是一场演出的几个简短摘录,但杨觉得“演员说出了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话”。
中青传媒的调查显示,21.13%的受访大学生每天都会看喜剧综艺节目及相关内容,比如看相关短视频。24.32%的受访大学生每周会选择一段时间看喜剧综艺;54.5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偶尔看。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陈素云,一个人吃饭时习惯打开手机,播放视频《吃饭》。小品、相声等喜剧类视频占一半以上。从二三十年前的春晚经典作品,到近几年的喜剧综艺节目,都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根据中国青年传媒的调查,43.58%的受访大学生喜欢讽刺喜剧。此外,部分受访者热衷于抒情、自嘲(27.25%)和荒诞(24.59%)风格。此外,74.56%的受访大学生最喜欢的喜剧综艺节目是脱口秀,其次是小品(68.19%)、相声(52.04%)和相声才艺(9.65%)。
如果把喜剧比作美食,刘明直言自己是个挑食的人:“我对喜剧作品有非常明显的偏好。我喜欢的风格看几遍都不会腻。不喜欢的时候就忍不住快进。”
喜剧作为一种戏剧题材,起源于古希腊。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新媒体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表示,喜剧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喜剧电影、情景喜剧、喜剧综艺节目,这些喜剧文化艺术形式在不断变化."
喜剧形式的变化为喜剧观众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马洪钟介绍,“目前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短视频媒体的出现,为喜剧综艺节目和喜剧二次创作文本的大众传播提供了基础。媒体的可获得性、可接触性和便捷性,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喜剧文化,拿起手机就可以随时观看,非常贴近观众的媒体使用习惯。”
中青传媒调查显示,59.24%的受访者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观看个人喜剧作品或碎片化段子;49.60%的受访者会选择性跳转观看喜剧类综艺节目;42.64%的受访者会看完整部喜剧综艺;16.80%的受访者会搜索甚至考古一些经典著作;10.27%的受访者在做其他事情时把喜剧作品当成背景音。
多样性及其元素也成为社交网络中人们的话题。搜索微博关键词#喜剧综艺#和喜剧综艺相关节目,可以检索到几十个相关话题,总阅读数十亿话题。在豆瓣群中搜索相关节目的内容,也有很多群在讨论喜剧综艺的作品内容和演员。
为什么大学生喜欢喜剧综艺?
近几年喜剧类的综艺节目让陈素云看到了喜剧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像哑剧、黑剧场、独白这样的表演,让我觉得很新鲜,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喜剧。”
喜欢喜剧综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满足快乐的需要排在第一位。中青传媒的调查显示,87.42%的受访者通过喜剧综艺感到快乐,表示这是他们日常的休闲方式;38.18%的受访者喜欢喜剧综艺作品的内涵;2.19%的受访者会在观看喜剧综艺的过程中产生共鸣;29.77%的受访者表示,喜剧综艺是打破圈子的利器,容易与人产生共同话题。此外,喜剧综艺中也有一些喜欢的演员,有受访者喜欢喜剧综艺是通过学习如何写文和表达文字(10.14%),跟风和身边人一起看(3.63%)。
杨锐非常喜欢看这个喜剧综艺节目。她以一部作品为例。“这项工作一开始是荒谬的。主人公想象着他的娃娃和冰箱突然活了过来,吵着要过生日。最后,木偶们说的话被拼接成一句话,‘一个人没关系’”。这一段被用来体现孤独的反转,让杨锐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在杨锐看来,源于生活、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作品就像创可贴一样,更容易引起共鸣。
作为《脱口秀大会》的忠实粉丝,从节目第二季到第五季,这个喜剧综艺节目陪伴了索子健的整个大学生活。起初,她被“5分钟脱口秀”的概念所吸引。最近,她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和职业的选手出现在节目中。“黄阿姨,五十多岁的选手,医生,交警,退役军人……”
随着不同领域的人的参与,索子健觉得节目中呈现的观点和视角变得更加丰富,犀利的观点和幽默的表达让她最“倾心”。
谈及看喜剧综艺的原因,刘明说是被女朋友“安利”了。“当时她给我转发了几部和爱情有关的喜剧。”其中一部作品《吵架谁先道歉》让他印象深刻。“演员演得很生动,台词也很贴近生活,让我想起和女朋友吵架时不好意思说对不起。”
从此,刘明打开了喜剧新世界的大门,了解了“曼才”“陷阱喜剧”等新的喜剧形式,和身边的朋友有了更多新的话题。
据马分析,当代大学生喜欢喜剧综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喜剧综艺保持了喜剧的初衷。“从戏谑调侃、幽默讽刺的语言中,回应社会问题,贴近生活,能直接戳中人心,给人一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其次,一些喜剧综艺节目有年轻人喜欢的明星。“明星在综艺节目中更容易展现生活真实的一面,他们更贴近。”况且喜剧类综艺节目趣味性强,善于运用年轻人熟悉和喜欢的表现风格,如stem文化、网络stem、浮夸的表演风格等。,并聚焦婚恋、职场、大学生活等热点话题。他们所关心的,“让年轻人觉得你和他站在一起。”此外,喜剧综艺节目是他们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第五,喜剧综艺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大家聚在一起就有了共同的社会话题”。
喜剧《随心所欲》将“处处是舞台”
杨锐虽然自认为是喜剧综艺的“铁杆粉”,但却是“深爱着,深深地负责着”。她直言有些综艺节目充斥着潦草的作品。“为了‘炒CP’,故意搭起爱情桥梁,或者生硬地将选秀节目、网络流行语融入作品”,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杨对的这一观点也深有同感。“如果你只是把生活中有趣和幽默的时刻表演出来,或者把流水账故事拼凑起来,那就没意思了。”相比之下,杨更期待植根于生活的喜剧作品。“有演员通过亲身经历产生的想法和观点,而不仅仅是描述一个搞笑的故事。”
中青传媒的调查显示,45.85%的受访者在观看喜剧作品时关注台词、包袱或段落等文本内容;演员的水平和才华紧随其后,被45.47%的受访者看重;其次是作品立意是否深刻,作品人物塑造是否丰满(39.43%),作品语言风格和节奏(39.08%),作品结构是否完整(25.77%)。作品是否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参与(13.62%);阶段建设(2.94%)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运营的“RUC新闻广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2014年是喜剧综艺的爆点,被广泛称为“中国电视喜剧元年”。喜剧综艺经历了扎堆的过程,现在有些“N代”喜剧综艺疲劳了。
在马看来,一些喜剧综艺节目历经多季出现内容模式化、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内容创新不足。“一些年轻人选择通过观看喜剧综艺节目来放松。如果‘说教味’太重,模糊的哗众取宠可能打动不了他们。”
中青传媒的调查显示,57.2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喜剧综艺节目因其搞笑的设定而乏味。50.39%的受访者认为部分作品内容无创新,存在“炒冷饭”的情况;36.01%的受访者认为部分作品过于煽情,导致喜剧品味不佳;34.25%的受访者表示喜剧综艺门槛高,相关人才储备不足,部分喜剧演员成长缓慢;此外,受访者认为部分作品存在融梗和抄袭现象;部分演员成名后疏于创作,后继乏力(12.65%);部分作品尤其是线下剧场演出低俗(8.99%)。
在马看来,“目前很多喜剧综艺节目都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创作大量作品,容易出现灵感枯竭、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对新喜剧演员的培养较弱,她认为“需要给新喜剧演员更多的空间和一定程度的倾斜支持。”她期待喜剧综艺节目能够突破原有的节目形式,带来更多轻松、愉悦、感人的内容。
中青传媒的调查显示,76.57%的受访者期待喜剧综艺能带来快乐,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其次,57.02%的受访者期望喜剧综艺贴近生活;5.49%的受访者期望喜剧综艺能反映生活和社会现状。受访者也期待打造一档策划精良的综艺节目,给予喜剧作品足够的展示空间和观众关注;扶持人才,培养大量新的喜剧人才和骨干(15.84%)。
某综艺节目中的一句台词,“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只要用心,哪里都有舞台”,让陈素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跟NPC一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好事。”陈素云了解到,这个节目是基于演员的亲身经历,他喜欢这种源于生活的喜剧作品,希望“更多”。
杨锐期待喜剧综艺节目继续蓬勃发展。“正如一位曾经参加脱口秀大会的医生所说,喜剧也有‘让无权者变得强大,让悲观者前进’的力量。”
对于刚刚打开喜剧新世界大门的刘铭来说,他期待“喜剧表演能成为生活常态,每个人都能让别人开心5分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