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筑梦乡村振兴

        时间:2022-05-26 17:01 来源:网络 发布者:叶知秋 阅读量:14404   

          1993年,我第一次去福建宁德平南县做农村调研,领略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后来因为课题的需要,我和平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地干部群众热爱和珍惜当地文化的强烈感情。带着这份情怀,他们重视文化传承,发展艺术教育,在以文学创作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篇报告文学《梦在乡村》记录了这一实践和生动启蒙的来龙去脉,讲述了这些“梦想家”的奋斗故事。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之梦》提出了当前乡镇基层文化实践面临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产业发展资源?本土艺术教育如何赋能创业就业,进而拓宽农村发展空间?平南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值得记录和研究。

          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当代农村,有很多有艺术潜质的普通人。《乡村梦》以传记的方式关注这个群体。平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人林正碌从教农民画开始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艺术教学活动。许多村民掌握了绘画技能,并通过在网上出售作品增加了收入。后来,林正碌与龙潭村合作恢复传统民居,致力于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古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热爱乡村的人们在这里学画、旅游、创业,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作者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农民、返乡创业者、残疾人以及县、乡、村干部通过文创振兴乡村的过程,也总结了平南文创产业的实践特色和经验启示。

          在那些日子里,林正碌被误判为“五音不全”。他认为人的艺术天赋可能会被这种“定性”所耽误。受此启发,他用接地气的艺术教育,带动村民“自己造歌”“自己唱歌”,激活了人们的创造力。残疾人沈明辉借助公益艺术支教活动,创作了让艺术家们惊叹的“生命之树”系列画作;陈,一个内向的农村妇女,通过绘画找到了自信,增加了收入,也让生活更加清晰。热爱山水自然的曾伟跨省落户龙潭村,合伙开办书店和茶馆...作者总结了龙潭村和四平村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当代农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个村梦里,不仅有感性的记录,还有理性的思考。比如论述了屏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举措新方法的相关内容,让读者知道屏南农村文化的创新思路“新”在哪里。作者在生动记录文化创作实践的同时,也探索了农村文化创作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一切经验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地方文化,以自我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作产业。比如让农民成为传授知识的老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和农耕知识,让城市居民感受农耕之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思维方式在土地的原始价值中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产业融合激发出无穷的内生动力,为那些资源稀缺的村庄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农村文化创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弥补了农村在物流、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原来主要在城市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今天在农村也可以发展起来。而且相对于城市,农村的乡土文化更加丰富和独特,这是创造力的源泉。《梦在乡村》一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农村文化创作振兴乡村的时代机遇,更在于总结了发展农村文化创作的可行路径。期待看到更多乡村文创的故事,总结创新创作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拓宽道路,带来启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