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逆境之中不气馁

        时间:2023-07-31 12:59 来源:运城新闻网 发布者:许一诺 阅读量:5409   

          □司马牛

          《渑水燕谈录·卷七》记载,海陵西溪盐场,初,文靖公尝官于此,手植牡丹一本,有诗刻石。后,范文正公(范仲淹)亦尝临莅,复题一绝:“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后人以二公诗笔故,题咏极多……

          范仲淹的这首《西溪见牡丹》,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感慨系之。

          范仲淹胸怀大志,有经世致用之才,却偏偏被派到荒蛮之地的泰州,做了一个监督淮盐贮运、转销及盐税的小官。好友纷纷为他感到不平。范仲淹却认为,职务不在大小,关键是要为百姓办实事。当时正逢西溪的牡丹盛开,作者看见如此偏僻的地方,也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十分开怀,即兴赋诗。开篇就赞颂牡丹的高洁品质,“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泰州靠近海边,土壤条件不好,但是春天里只要风和日丽,牡丹花就会在盐碱地里茁壮生长。范仲淹用“不择地”三字,抒写了牡丹不怕环境艰苦,更不惧“海角”的荒芜和冷落。

          显然,作者是托物言志,以牡丹花自比,虽然大材小用,也要踏实工作。后两句进一步彰显了作者的豁达襟怀,“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上林,即上林苑,秦汉时的宫苑名,作者回忆起自己进士及第之后,曾在京城观赏过皇家宫苑的牡丹花,此处用以称赞西溪的牡丹作为富贵之花,尚且能不选择土地生长;自己作为有志青年,不管条件多么艰难,也要做出利国利民的业绩。

          如今,我们读罢此诗,掩卷而思,不难想到的是,范仲淹能在20多年后应朋友滕子京之请,挥毫写就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抒发“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绝非偶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