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借古道“出圈”

        时间:2023-06-03 16: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者:安靖 阅读量:6965   

          春天到了,莲东村一下子火了。最近,莲东村周末单日游客量最多时超过3000人,村里的民宿、餐馆人手紧缺,有的还要临时招工。

          莲东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夏履镇志》记载,越王勾践曾在莲东一带屯兵、驯马。萧绍古道起点就在莲东村,这条古驿道连通绍兴夏履镇与杭州萧山进化镇,如今成了不少驴友的打卡地。近年来,莲东村开办马术俱乐部、修复古道、兴建驿站特色民宿,充分挖掘驿文化,逐渐成了网红村。

          这个网红村是怎样挖掘驿文化的?经村党总支书记柯国权引荐,我被“雇”为村里的“临时工”,前去体验一番。

          发展马术多方共赢

          我的第一个“老板”是沃泰马术俱乐部的负责人鲍狄良。汽车沿着村道一直往里开,我来到位于村子最深处的俱乐部。

          为什么会在这里建一个马术俱乐部?鲍狄良笑着告诉我,他外婆家就在莲东村,“小时候我就想和勾践一样,在这里练兵养马。”2016年,他租下村里的场地,成立沃泰马术俱乐部。

          沃泰马术俱乐部占地570亩,总投资上亿元,有进口纯血马、温血马和专供儿童骑的小马等30余匹,专业教练12名。这里不仅有室内训练场,还有大片的草地。

          当天来俱乐部的会员和游客不少,鲍狄良分配给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教练金磊照料马匹、维持秩序以及教游客喂马。

          “咻……咻……”一进马厩,金磊吹出一串口哨,马儿们立即探出头来。

          金磊为我讲解要领:照料马匹有关键的三步,首先是刷马蹄,用刷子把夹杂在马蹄中的泥巴和小石子刷下来;第二步是刷外皮,刷的时候,动作要温柔,刷重了,马儿就会嘶鸣抗议;第三步,要将马鬃编成辫子,让马儿看起来更精神。金磊手法熟练,半个小时就完工,最后给小马“威廉安”编辫子的任务,他留给我试试。结果我翻来覆去编了5分钟,仍然“不合格”——辫子打得太松了,容易散。

          上午10时,俱乐部的会员和游客们陆续到来,马儿们也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起跳、跨越、收腿、落地……训练场上,只见13岁的天琪和“威廉安”配合默契,一连串动作让人赏心悦目。金磊说,天琪加入俱乐部已有3年,目前已经达到参赛水平。“威廉安”偶尔跨越障碍失败,我就要按照金磊的吩咐,将障碍物迅速归位。

          来骑马的小朋友不少,金磊牵出一匹小马,扶着8岁的子琦坐上去,让他两手抓紧马鞍上的扶手,双脚套进马镫……金磊牵着马儿,带着子琦慢慢地适应,不一会儿,这个原本有点紧张的男孩子有了些感觉,渐渐放松,开心地笑了。

          午饭后我们还来不及休息,30多位小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体验喂马。金磊安排我和工作人员徐宝杨把切好的胡萝卜条一一分给大家,马儿们吃着小朋友投喂的“零食”,听着小朋友的惊叹和赞美,似乎迎来了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村里建起马术俱乐部后,帮助2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一年能赚3万多。”70岁的本村人徐宝杨说。

          其实,除了帮助村民就业,马术俱乐部还给村里带来了“流量”和知名度,此外,俱乐部交给村里的租金每年就有30万元。在柯国权看来,马术和莲东村的驿文化契合度很高,在村里建马术俱乐部是多方共赢。如今,沃泰马术俱乐部已有会员300多名,年访客量上万,单日营业额最高达18万元。

          荷兰人当了回侠客

          来莲东村骑马的,还有不少老外。这天下午,柯国权带着荷兰人托马斯等外籍友人来到俱乐部。托马斯3年前来柯桥创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去年来俱乐部体验后就喜欢上了这里。

          鲍狄良不无自豪地说:“柯桥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布商,我这里有不少外籍会员,马术几乎成了柯桥外籍布商的热门社交运动。”

          托马斯在俱乐部里策马奔腾一番后意犹未尽,还想牵马去萧绍古道遛一遛。鲍狄良带着我,陪托马斯一块儿把马牵到了古道上。

          翠竹掩映、溪水淙淙、曲径通幽,站在古道入口,我顿感心旷神怡。

          2018年,夏履镇和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利用当地旧石块、毛竹等资源修复古道,还新建了六角亭、观景平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托马斯是中国武侠迷,去年来马场体验后,他脑海里就生出了骑马仗剑走天涯的画面。这一次他有备而来,换上汉服,结上披风,手握长剑,策马古道,过了一把当中国侠客的瘾。

          此刻正是春笋季,一场春雨过后,古道边的竹林里,春笋纷纷破土而出。

          “大爷,我能帮你挖笋吗?”看到有村民在挖笋,我好奇地凑了上去。挖笋的村民是71岁的柯志裕。柯大爷给我传授经验,微微隆起的新鲜泥土下面往往有笋。在柯大爷的指导下,我用锄头轻轻拨开土,果然发现一颗大笋。一旁的托马斯兴奋极了,他在家乡荷兰没吃过竹笋,他说:“原来竹笋是这样挖出来的。我还见过村民用竹笋做了一桌子菜,就像变戏法一样。”

          “这个笋不错啊。”看着我们热闹地挖笋,正在爬古道的杭州游客沈国伟也凑上来,他每年这个时间都来爬一回古道,顺便收购一车笋,带回去晒笋干。“两块钱一斤,我这里一共有100多斤。”柯志裕说。沈国伟照单全收,这一笔生意,柯大爷就赚了200多元。

          有得赚的不仅是柯志裕。萧绍古道修缮后游客越来越多,村里有80多户村民像柯志裕一样,常在古道沿线售卖本地的鲜笋、笋干、蔬菜、竹制品等,平均每人每年能增收近2万元。

          民宿建成“古道驿站”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但莲东村的夜晚依然热闹。游客们回到民宿、农庄,开启了乡村夜生活。鲍狄良带我们去亲戚柯爱琴家开的古道民宿吃“全笋宴”,满足托马斯吃笋的愿望。

          近年来,莲东村打造了包括8家民宿在内的“古道驿站”农家乐民宿联合体,古道民宿就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65岁的村民柯爱琴眼见马术俱乐部和萧绍古道人气渐旺,就下决心把自家的房子改建成古道民宿,共有4个房间,一年能创收3万元以上。

          我们的到访让本就忙碌的柯爱琴有点措手不及,因为人手不够,我当柯爱琴的“帮工”。除了备菜、洗菜,还有生火——这项灶头间的活我不在行,总是柴火压得太严实、火烧不旺。好在有柯爱琴教我,灶火总算旺旺地烧了起来。

          开饭了,毛笋土猪肉、油焖春笋、腌肉蒸笋、笋烧螺蛳、笋末鸡蛋羹……柯爱琴烧了满满一桌菜,托马斯每夹一筷都要说一句“好吃”。

          吃完晚饭,我们坐在客厅和游客们闲聊。“每次来,我都像回娘家一样,柯阿姨送我鲜笋,我也在村里买点笋干、土鸡蛋、新鲜蔬菜带回去。”上海游客陈芳说,莲东村让她远离城市的喧嚣,一到这就感觉轻松了。

          越来越多像陈芳一样的游客来到莲东村,带旺了人气,也吸引了众多创业者。李明夫妇以前在绍兴城区的酒店工作,因看好莲东村发展前景,他们在这里办起了餐饮,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包厢都会爆满,日营业额近4万元。

          深入挖掘驿文化以来,莲东村越来越漂亮。“面子”好看了,“里子”也变强。去年,莲东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以上,同比增长约10%。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