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仍有光明未来

        时间:2023-07-22 12: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者:柳暮雪 阅读量:10595   

          现场购物筐一度紧俏,不少读者只好抱着五六本书在书架间穿梭;也有读者有备而来,拖着行李箱到现场购书。开市第一天中午,《资治通鉴》《活着》等经典读物就被抢购一空,结账队伍里一筐筐的纸质书整齐排列——这是日前举办的首届济南书市的火热场面。不论是出版方还是消费者,提起本届济南书市最深刻的感受,都绕不过“超出预期”四个字,不少旁观者也惊奇于这种“进货式买书”现象。纸质书似乎并未走向衰落,而是迎来了下一个春天。

          重启的盛会,复苏的出版

          “早上看见一套精美的《资治通鉴》,犹豫了一下没拿,过一会儿再去看,竟然售罄了。”济南书市上,一位书友向记者抱怨。

          首届济南书市是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次在京外设立分会场。此次书市诚意满满,现场购书可享受多种优惠,付款时实际折扣可达4.3折,前所未有的打折力度吸引各方读者纷至沓来。

          视线转回北京主会场,图书市场的复苏迹象更为明显。在北京展区,市民需排队十分钟才能进场,三天时间,共有超十万人次进场,最终成交额近亿元。山东美术出版社营销推广部主任徐璐参加了此次北京订货会,她参与策划的几场活动现场,活动物料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她概括三天的见闻:“场馆人流熙攘,虽稍显混乱,但都是因为热爱。”折扣只是吸引读者驻足翻书的第一步,实际达成的每一笔消费,本质上都体现着读者对图书的热爱。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第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的种子已经播下,正茁壮成长。

          读者热情高涨,但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也不免挑花了眼,为此,各大出版社在展区内“各显神通”,奋力留住读者。徐璐参与组织的《跨文化美术史年鉴》新书分享会,在书展现场引入“艺术大师课”,让普通读者也能对“大部头”的专业艺术书籍产生兴趣。有的出版社在展区布置茶歇区,市民歇脚的同时,可以翻阅书架上的书。结合当下的读者喜好,“仪式感”成为荐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仪式感不是荐书的重点,但它是一个亮点。”徐璐表示。

          暌违两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再次举办,且呈现出四处开花的良好态势,让不少人充满信心。亲身体验现场盛况的业内人士将此次图书订货会概括为“重启的盛会,复苏的出版”。自1987年设立以来,北京图书订货会一直有出版业“风向标”之称,从此次展会的客流量和交易量来看,纸质书的前景非常可观。徐璐表示,“这次书展是一个利好的信号,帮助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出版自信,继续做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图书。”

          此次图书订货会的盛况令业内情绪高涨,一扫近几年纸质书市场的萎靡之气。近年来,每有一家知名书店宣布破产,关于纸质书的悲观论调都会重现市场,不少看客已经开始等待图书电子化时代的到来。这次图书订货会使人们在悲观情绪弥漫时,看到了坚守纸质书阵地的另一面。从业超20年的徐璐认为,“文字是可以传承的,是有温度的”,纸质书仍有光明的未来。

          “慢”的优势

          相较于优势占尽的电子书,纸质书的竞争力究竟何在?

          如果你不了解纸质书近来的流行趋势,不妨去豆瓣“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逛一逛。超过60万纸质书爱好者聚集于此。因为质感,因为怀旧,或是因为生活品位……有人家中藏书一年新增超千本;也有人出去吃饭看价格,要计算一道菜钱够买几本书。对于大部分纸质书的拥趸而言,过一种以纸质书为代表的“慢生活”,更让人静心。

          阅读纸质书让人静心,并不是凭空夸大纸质书的功效。以纸质书的“共时性”为例,看到作者设置的悬念,读者可以即时翻到后边阅读高潮部分;一本书看到精彩之处,也可以翻回事先埋下的伏笔。书页之间,穿梭自如,买下一本书,读者就接过了作者的接力棒,成为书中内容的主人。诸如此类的优势,电子书难以望其项背。

          阅读与印刷文化关系密切,纸张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记录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璀璨,并使之得以代代相传。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将文字符号用楔形工具印制在泥板上,自此之后,从古埃及的莎草纸卷、中国商周时期的简牍,到现代惯用的册页纸质书,纸张与读者经过千百年磨合,最终形成了最符合人类阅读习惯的模式。

          电子书作为图书市场的新来者,在数字化时代“喧宾夺主”。出生于千禧年前后的“数字原住民”自记事起,便生活在高度数字化的环境中。2021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79.6%,同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只有4.95本。从数据来看,纸质书已经被电子书甩在背后。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很多人选择电子书,将“看得快”等同于“效率高”。事实上,电子书看似切合“快生活”的理念,却掩藏不住“快”节奏与“慢”读书之间的矛盾——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渴望拥有快速阅读的能力,但快速阅读的过程不过是“用眼睛过了一遍书本内容”,无从体会内容之精、韵律之美;只有慢下来,人类才有机会思考。曾经红极一时的“量子阅读”,依靠“10分钟阅读10万字”的噱头准确拿捏了一部分受众的求快心理,但诸如此类的阅读捷径最后都被科学证明是无稽之谈。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习得。欲速则不达,一味求快,泛泛阅读,只能加速阅读能力的退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正在逃离信息化时代的陷阱。他们注意到电子书的禁锢,选择回归纸质书。“书香”不是读书人矫揉造作的修辞,而是纸质书带给人的真实感受。内容之外,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印刷质感都蕴含着独有的魅力,是超出内容之外的价值。不少消费者会抱怨纸质书定价贵,但在看到一本设计精美、内容严谨的图书时,还是忍不住想购买。

          与时代同行

          有人担忧图书订货会的火爆不过是“昙花一现”,但在徐璐看来,纸质书的未来依然前途无量,想让纸质书留住当下的繁荣,实现持续的红火,做好内容是底气,“互联网时代分化出更多细分领域,读者的选择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图书内容要与一般信息区别,就必须做精、做细、做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