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景泰蓝文化突破传播瓶颈,焕发全新生机

        时间:2025-05-12 09:17 来源:网络 发布者:赵仓唐 阅读量:5603   会员投稿

          广州理工学院景泰蓝守护队由邱月杏、梁恩慈、谭琪、余国城、李乾清、莫泽辉同学组成,在指导老师谷卓桐、谷佳桐和陈少英的带领下,致力于推动景泰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景泰蓝,作为“燕京八绝”之一,以其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光辉,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技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景泰蓝相关博物馆及核心文化资源高度集中于北京,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全国超过90%的民众难以近距离领略其独特魅力,大众对景泰蓝普遍呈现出“兴趣高、了解少”的状况。与此同时,这一传统工艺还面临着年轻群体认知不足、传承人老龄化等严峻挑战,传承与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数字化赋能:景泰蓝文化突破传播瓶颈,焕发全新生机

          为打破这些困境,推动景泰蓝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一个致力于打造综合性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小程序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突破地域壁垒,让景泰蓝文化触达更广泛人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同时也为景泰蓝相关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项目筹备前期,调查小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他们采用线下采访和线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了包括景泰蓝工艺美术爱好者、学生、文化传承者等潜在用户群体的意见,详细了解大家对景泰蓝小程序的功能需求、使用期望以及交互体验偏好。在这个过程中,调查小组与众多景泰蓝艺术领域的专家、手工艺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挖掘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为小程序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赋能:景泰蓝文化突破传播瓶颈,焕发全新生机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项目进入紧张的开发阶段。开发团队依据精心设计的UI设计稿以及收集到的用户功能需求,运用微信小程序原生框架,结合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技术,全力投入前端页面的开发与功能实现工作。他们致力于将小程序打造成一个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界面美观的数字化平台,让用户能够获得优质的体验。

          目前,小程序已完成开发并进入最后的测试优化阶段。经调研发现,87%的受访者期待借助AR技术体验景泰蓝制作过程,76%的用户更倾向于短视频与图文结合的内容展示形式,大众对景泰蓝与数字经济、AI智能、3D技术等新学科融合的呼声很高。基于这些反馈,小程序特别注重资源数字化建设,对各类景泰蓝制品,如器皿类、摆件类和文房用具等,进行4K级扫描建模。通过这些高精度的3D模型,构建起一个“移动博物馆”。用户进入小程序,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博物馆中,不仅可以全方位、细致地查看景泰蓝作品的每一处细节,感受其精美的掐丝纹理和绚丽的釉料色彩,还能通过点击模型上的交互热点,获取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此外,小程序详细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步骤,从制胎、掐丝、点蓝到烧蓝、打磨、镀金,每一个环节都配有生动的图片和清晰的文字讲解,让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同时,小程序还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景泰蓝制品,全方位呈现其艺术价值,为用户打开了一扇了解景泰蓝文化的新窗口。

          数字化赋能:景泰蓝文化突破传播瓶颈,焕发全新生机

          该小程序上线后,将成为一座“永不闭馆”的线上景泰蓝文化博物馆,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工艺,跨越时空限制,让千年珐琅技艺走向全球用户。虽然小程序刚刚起步,但开发团队已有明确的后续规划。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增强小程序的社交互动功能,搭建用户交流社区,方便爱好者们分享见解、展开话题讨论、互相点赞,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将引入个性化推荐功能,依据用户在小程序内的浏览历史、收藏偏好等数据,为用户精准推送感兴趣的景泰蓝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数字化赋能:景泰蓝文化突破传播瓶颈,焕发全新生机

          相信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景泰蓝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而推动宝贵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让景泰蓝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