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10月24日报道,由人民数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机构发布的《青年群体职业规划数据分析报告》显示,60.85%的受访青年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很高,九成以上的受访青年希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青年人初涉职场会面临诸多的第一次,从择业到入职,从租房到通勤,从与同事交往到适应岗位需求,这些对“职场小白”来说都可能是考验。此前还有一项调查显示,57.9%的受访职场新人感觉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
一方面,青年人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身份转换,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新事物会不时出现,这些都要求青年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身份转变、度过职场适应期,一些青年人便可能对职场产生恐惧,甚至选择逃离。现实中,一些人初入职场后频频跳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事前没有做好规划和准备,入职后能力不足,工作中手足无措。
青年是职场的新生力量和希望,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不仅是其个人的事,而且可能影响人才资源优势的发挥。这也提示有关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改变。时下,一些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和工作重视不够,既未做到抓早——从初入校园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相关就业、择业意识,又没有做到校园与职场的有机衔接。
提升青年职业规划的能力,帮助职场新人更快更好地完成身份转换,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撑,也要促进青年、学校、企业共同参与。
首先,青年群体对于职场规划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其兴趣和爱好,进而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一定判断和思考,也可以有自己的蓝图和愿景。
其次,学校要为青年的职场规划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要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辅助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同时,学校要努力破解专业职业规划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就业指导的质效。
再有,学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一些合作、建立一些通道,打破课堂界限,让青年在实习期间尽可能地通过实践得到锻炼,让其工作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
最后,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场新人的关心帮助,在强化新入职人员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营造“老带新”“传帮带”的企业环境和氛围,满足青年人职场能力提升的诉求和意愿。在这方面,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激励措施,比如通过给予一定的补助等,提高用人单位帮助青年人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某种角度上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提早进行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保持长期学习状态,不仅是个人的事,也关乎人力资源的素质、企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